连续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央行调控“锁短放长”
从7天期逆回购加量、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,到超额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、降准迅速落地,近期,央行多措并举有效缓解流动性扰动。
专家认为,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,熨平政府债券发行缴款、信贷投放加快等因素对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影响,确保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,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。
连续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
央行9月19日开展了2080亿元7天期和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,中标利率分别为1.80%和1.95%。由于当日有209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,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投放590亿元。
上周以来,央行逆回购操作出现一些新变化:一是净投放与净回笼操作交替出现;二是时隔近8个月,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,到9月19日已持续三个工作日。
当前来看,信贷投放加快对流动性的影响仍然存在。市场利率方面,Wind数据显示,截至9月19日收盘,银行间市场1天期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报1.87%,7天期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(DR007)报1.98%。
“9月以来,票据利率震荡回升,说明信贷或在边际改善。”方正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伟说,银行特别是大行作为宽信用的主力,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后会减少其在货币市场的资金融出,从而给资金面造成收紧压力。
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,近期,公开市场操作到期量较大,以及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、银行加大实体信贷投放、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改善等因素对资金面构成短期扰动,尤其是跨季和中秋国庆临近,机构融资意愿略微转弱。
防范资金套利风险
为有效缓解流动性扰动影响,近期央行多措并举,不仅于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.25个百分点,还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,以及超额续做本月到期MLF。
市场人士认为,当前,央行一方面需要合理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,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防范债市加杠杆的风险。此外,需兼顾稳汇率。
“近期央行灵活操作,适度加大14天期流动性投放,满足机构流动性需求。但同时,央行并未大举‘放水’,释放出防范非理性加杠杆套利等风险的清晰信号。”周茂华说。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进一步表示,央行近期“锁短放长”的操作模式,主要有两点用意:一是控制短端流动性“水位”,避免资金在银行间流动性体系空转,脱实向虚推升债市杠杆;二是补充中长端流动性“水位”,在缓解银行负债压力的同时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,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修复。
逆周期调节加码
在降准落地之后,专家认为,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助力经济回升向好。
不少市场人士认为,经济复苏动能增强、实体融资需求改善,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发力等因素,均将影响后续市场流动性。
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,政府债发行和信贷发力在9月下半月仍可能导致资金缺口加大、流动性分化加剧。
王一峰认为,当前央行通过中长期资金投放基本能够弥补跨季资金缺口,但银行体系超储率依然偏低,不排除后续央行加大14天期逆回购操作力度的可能性。
此外,从总量和价格型工具看,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,年内央行仍可能再次降准,以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。
“为进一步扩内需、宽信用、稳预期、稳地产,总量货币金融工具仍有发力空间。此外,四季度仍有可能通过降息的方式助力经济基本面修复。”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说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