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马拉雅十周年:“声音志愿者”用声音关爱特殊儿童
2022年8月,喜马拉雅迎来十岁生日。声音是充满魅力和力量的媒介,成立以来,喜马拉雅在“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,用声音服务美好生活”的使命引领下,坚持文化向善理念,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。
十年之际,喜马拉雅颁出“声音志愿者”奖章,向多年来与喜马拉雅一起用声音行大爱的主播、公益伙伴和社会各界致敬。“声音志愿者”来自各行各业,有艺人明星,也有专家学者,有小学生,也有退休老人,有个人,也有公益机构。十年来,喜马拉雅和“声音志愿者”们一起用声音关爱弱势群体、助残助盲、助力文化传承、传递公益理念。
用声音助残助盲 据统计,中国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,其中视障者超过1800万。对于残疾人特别是视障者而言,受限于身体状况和视力状况,残疾人及视障群体可选择的职业相对较少,而音频主播则可以突破这些限制,残疾人群体可以足不出户,通过声音就能完成工作。
喜马拉雅结合自身音频产品特性,和“声音志愿者”一起,助力残疾人及视障群体实现多元就业。
声音志愿者、喜马拉雅主播王慧玲是一位90后视障女孩,喜马拉雅是她最主要的阅读方式,她说:“在喜马拉雅,我和健全人一样,听见了世界缤纷。”2022年王慧玲毕业于长春大学毕,她成为喜马拉雅主播,已经演播了500多万字有声小说。她还在喜马拉雅上开设了自己的播客频道,用声音记录自己的生活和观察到的社会现象。王慧玲还免费为视障者提供有声演播指导,帮助他们想自己一样有更多选择的可能。“我身边就有三四百人在做有声或者想成为有声主播的,声音成了我们看不见的光。我希望让更多盲人有多元的职业选择,不仅仅是按摩师。“她说。
像王慧玲一样的声音志愿者、主播在喜马拉雅还有很多,如马寅青、卧龙残雪、摩心、黑乐电台等等,他们既属于残疾人群体,通过声音在喜马拉雅活出了自己的精彩,找到生命力的光,又和喜马拉雅一起,通过声音去帮助这个群体中更多的人。目前,喜马拉雅上的残疾人主播人数超过10000名,喜马拉雅主播摩心说:“喜马拉雅让我感受到公平。”
今年6月6日爱眼日,喜马拉雅联合陶勇医生及各界名人大咖、公益机构发起“听光的声音”光盲小主播音频公益计划。由9名盲童担纲演播的有声专辑《听·光的声音》在喜马拉雅正式上线,主持人敬一丹,中科院院士曹春晓、武向平,眼科医生陶勇,演员杨幂,歌手周深,音乐人张楚,主持人沈涛,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等名人大咖,作为声音志愿者参与了专辑的录制,他们以爱发声,让盲童的声音被世界听见。
用声音关爱特殊儿童 声音具有力量,能推开“被封闭的门”。在中国,有一群特殊儿童,他们因身体、社会身份等各种原因,成为边缘群体,也因此需要更多关注与陪伴。声音以情感为连接方式,浸润这群特殊儿童的心灵,发挥着治愈人心的作用。
2020年,喜马拉雅联合演员周迅发起关爱特殊儿童公益项目“ONE NIGHT给小孩”,同名电台在喜马拉雅上线。周迅化身声音志愿者、节目主播,用声音陪伴孩子们在故事中探索神秘桃花源,内容聚焦少儿通识启蒙,话题涵盖科学、自然、生物、艺术等多维度。发起至今,该项目已帮扶盲童、贫困儿童、留守儿童、聋哑儿童、智障儿童、肥胖儿童、被拐卖儿童、读写困难儿童、服刑人员子女等十余个特殊儿童群体。
97岁高龄著名指挥家曹鹏及其创立的上海市曹鹏公益基金会,在喜马拉雅上线自闭症关爱公益专辑《爱课堂X曹二附中笔记交换项目》《爱咖啡读书会》,让孩子们用声音传递爱心,也帮助自闭症群体发声。
除明星、组织力量外,喜马拉雅上还聚集着一群特殊儿童家庭,他们在平台分享自身经历与经验,打破因“特殊”而产生的“封闭之墙”。诺爸在儿子诺诺确诊自闭症半年后,在喜马拉雅上开设了《诺诺爸爸的自闭症40天康复日记》音频节目,将家庭干预的经历和经验记录下来,分享给更多自闭症家庭。原是凤凰卫视节目编导的郑枫,为了陪伴有中度读写困难的儿子,选择辞职和儿子一起旅居各地。她在喜马拉雅上开设了飞米力电台,除了关注家庭成长、教育问题外,还专门普及“读写困难”的相关知识。
声音是一种情感媒介,它用最真诚的言语表达敲开特殊孩童的心灵之门,让无数“封闭”的家庭打开心房,连接成一片绿洲。在周迅、曹鹏、诺爸、郑枫等个人及众多组织机构等声音志愿者的助力下,特殊儿童及他们的家庭不再孤单与边缘,共同支撑彼此奔赴阳光明媚的未来。
用声音助力文化传承
在声音的世界里,从尚在认识世界阶段的学龄儿童,到满腹人生经验的花甲老人,再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能通过声音的力量,传递知识与智慧,这也成为互联网时代展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。
江建芳是上海一名退休语文老师,作为声音志愿者,她在喜马拉雅开设了《沪语童谣》音频节目,用上海方言演播童谣歌曲,帮助新一代孩童学习沪语,也让上海方言文化重新生出活力。江建芳说:“做主播不仅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,也让我的知识与创意传递出去,让更多人听到中华文化的魅力,这很有价值。”
今年7岁的王慕晗是清华附小一年级学生,他从幼儿园开始听喜马拉雅,现在从听到讲,在喜马拉雅开设主播账号“飞火流星Bobby”讲解古诗词,分享诗词意境、背后的历史故事等。作为声音志愿者,王慕晗用音频为自己搭建了成长舞台,也通过自己的声音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,并影响到身边的同学纷纷上喜马拉雅听古诗。
此外,山东博物馆、苏州博物馆、云南省博物馆等30多家博物馆上线喜马拉雅,打造有声博物馆,打破时空界限,让更多人领略到历史文化的魅力。喜马拉雅和众多博物馆一起,将中国博物馆中精致的藏品与悠久的文化底蕴传递给更多人,让人们在有声博物馆中聆听千年之音。
近年来,逐渐兴起的国学教育的受众并非只有在校学生,社会青年、老年人等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国学教育的对象。然而,我们不仅是文化的接收者,更是传承者。声音具有情感,它将个人经验具象地表现出来,融入于传统文化之中。声音媒介也有着各式各样的可塑性,可以不断挖掘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表现形式,从线下走到线上,让文化本源发挥出更大的活力,也让传统文化以更多元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。
用声音传递公益理念
近年来,随着耳朵经济的发展,声音赛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,也吸引众多公益机构、组织和喜马拉雅一起借助声音的力量传递其正向的公益理念。
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曾联合喜马拉雅在“地球一小时日”发起“听见大自然的声音”听单,号召大家关闭电子屏幕,用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,以公益科普的形式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。关注福利院孤残儿童和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,联合喜马拉雅将失亲孤儿写的小诗有声化,让失亲孤儿群体获得更多关注与爱。今年5月5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喜马拉雅合作制作上线关于《马拉喀什条约》和《儿童权利公约》的公益有声专辑,助力保护阅读障碍者与儿童的合法权益,极大丰富阅读障碍者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2020年“世界环境日”,阿拉善SEE公益机构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《做自然的亲友团》音频专辑,走进国内野生动物的真实生活,了解它们的相关保护工作,呼吁大众关注濒危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。
除此之外,像中国盲人协会、壹基金、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、中国绿化基金会、郎朗艺术基金会等等公益机构,和喜马拉雅一起,用声音传递公益理念。
声音似一片大海,能够包罗万象,并吸引人们往更深层的海底潜入探索。除了助残助盲、文化传承、关爱特殊儿童和传播公益理念外,声音的力量还渗入到助老、支教等各方面,让社会各个群体因声音的力量生活更好,变得更好。
今年是喜马拉雅十周年,未来,喜马拉雅将携手更多“声音志愿者”,用声音行大爱,助力社会变得更加美好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