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定义“实体书店”?《辞海》将新增条目
卖咖啡卖文创究竟算不算“正宗”书店?随着经营模式愈发多元,何种线下场所可被定义为“实体书店”?在开开关关的市场潮汐中,书店人应有怎样的转型与坚守?辞海编纂处和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日前共同发布“实体书店”名词解释,引发业内关注。
记者了解到,上海即将发布的《辞海》网络版4.0将新增“实体书店”条目,并对此前收录的“网络书店”等条目进行修订。消息一出,书业反响颇大,钟书阁上海区域总经理朱兵等多位书店人表示,“第一次了解到实体书店的含义,不仅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,在场地规模、人员配置、主营业务上也有一定要求。”
此次发布的“实体书店”名词解释,不仅为行业提供了界定,也为政府监管、市场运作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依据。专家认为,明确实体书店的定义,有助于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,提升公众对实体书店的认知度和满意度。
让书店有标准可循
之前关于“实体书店”名称虽广为流传,但没有统一标准。
辞海编纂处和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日前举行“实体书店”名词审定会,来自出版发行界、辞书编纂界的十多位专家围绕实体书店的定义、分类、经营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展开讨论,并最终确定了“实体书店”的名词解释——亦称“线下书店”,与网络书店相对应的概念。有固定的营业场所,相应的设备、人员配置、管理制度,以出版物为主营商品。在中国大陆开设实体书店,须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。根据出版物类别,可分为综合书店和专业书店,综合书店经营出版物类别齐全或相对齐全,专业书店经营某一类或某几类出版物;根据经营模式,可分为连锁书店和单体书店;根据面积大小,可分为超级书店、大型书店、中型书店、小型书店。
“在上海开店经营书刊,需经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。按照经营模式、大小体量划分,是为了更好引导、促进、鼓励业者经营。”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关注实体书店行业发展动态,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,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,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实体书店的发展,推动全民阅读,共建书香社会。
“实体书店”官方解释有了,“网络书店”是否也需刷新定义?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室编辑、《辞海》出版学科责编吴艳萍在接受采访时谈到,目前的网络书店定义比较宽泛,因“网络书店”业态更加多样,经营主体、经营范围、经营方式千差万别,更加难以归纳和描述,“所以尚需更多的观察思考,才能进一步完善词条的定义”。
寻找更优经营之道
不可否认,实体门店依旧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与发展困境,书店命运依然牵动着许多书迷的心。明确了定义之后,实体书店如何提升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,以自身优势破局,在“情怀与商业”之间找到平衡之道,成为摆在面前的命题。
多位书店主理人谈到,实体书店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市场经营主体,其最大区别就在于能提供给读者更多的精神关爱和精神食粮。当年轻人对自身的环境与追求有了新诉求时,书店如何及时予以回应并提供解决方案,本身也彰显了实体书店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品牌影响力。
博库书城总经理吴欢告诉记者,“实体书店”定义的发布为书店未来发展描绘了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蓝图,它不仅重塑了实体书店的角色与使命,将其视为城市文化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,也为书店空间运营带来影响。在她看来,实体书店不仅是书籍的集散地,更是文化交流、艺术展览、阅读推广等功能的“书店+”汇聚点。自2024年焕新升级以来,新华博库书城通过“场景化”设计,将书店空间转变为适应不同需求的多元化平台——各类文化讲座、图书签售、科普陈列、非遗展示、手工DIY以及摄影展览等,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学习资源,更创造了交流互动空间,使实体书店成为展现城市风貌与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。
业内人士认为,有了明确的方向后,更应找到“一店一特色”经营之道,在更好地满足区域读者文化需求的同时,寻觅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最优解。比如,通过沉浸式阅读体验及情绪营销,给予读者足够的视觉尊重,提升客流群体的高活跃度“流量”;打造主题书店的品牌性、综合文化服务的独特性与差异化,强化与读者的强链接与互动性,进一步变“流量”为“留量”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